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

2015東京馬拉松:前言


小時候,我對體育就不在行。大概是手眼協調能力不好吧,任何球類運動都不行。打桌球是一直在撿球,打籃球被抄球、蓋火鍋,打網球總是擊不中球。最擅長的運動是躲避球,因為我很怕球,非常努力在躲!游泳參加20堂保證班,別人都會自由式了,我才學會浮起來不怕水。蛙式換氣也學很久,最後是教練把毛巾綁在我身上,要換氣時把我提起,我才學會的。大二的體育課期末,老師當大家的面說:「這學期大家都表現很好。除了你,某某某,怎麼那麼糟?」當下只能表面笑笑,心裡偷偷落淚。

田徑運動也不行。每次測驗一百公尺,我的前、後都是跑很快的同學,我一個人落在後面連自己都覺得好笑。百米測驗從來沒跑進20秒。因為跑的慢,運動會的大隊接力也從來輪不到我。我能參加的只有趣味競賽,爬竿是我最擅長的項目。

我不是偷懶,但就是對於學校的任何競賽類體育項目都不擅長,體育課總是充滿挫折感,體育成績也一直是所有成績中最低的。所以我一直覺得我討厭運動。




直到大三時,偶然接觸到單車與攀岩這些戶外運動。我雖然還是體力不好騎的慢,但我享受與大夥一起騎車的樂趣、珍惜踩踏所見到的風景。攀岩則好像不算太差。別人會誇讚我的平衡感,我似乎也算有點天份。再者,不用與人比速度,岩壁就在那也不需追逐它,這次沒挑戰就下次繼續,我喜歡這種自我挑戰的過程。原來,我不是不喜歡運動,只是沒找到適合我的運動。

但即使如此,我還是討厭跑步。記得國中體育老師要求我們期末必須能跑7-11:女生跑七圈、男生跑十一圈。那時覺得這關卡就像大魔王一樣,2.8公里遙不可及,跑步真是最無聊的運動。我對跑步的印象停留在國中。

然後快要三十而立的某一天,我發現腰間肉越來越肆無忌憚,該開始規律運動了。但是,住的地方要攀岩、騎單車都不甚容易,瑜伽有點無聊,仍然不想玩球類運動,游泳好麻煩,該怎麼辦呢?住家旁邊就是學校操場,跑步,似乎是我這懶人的最佳解。

一開始先快走,然後開始要求自己跑一圈、兩圈、三圈不要停。不需要與人比賽、不需要測驗,跑步似乎沒那麼無聊。但是人總是有惰性,如果沒有壓力、沒有目標,我很難強迫自己規律的跑步。那,不如報個比賽藉以督促自己吧!

我報名的第一場比賽是2013年四月的The North Face100國際越野挑戰賽,報名了挑戰組13.5公里。結果比賽當天早上,台北滴滴答答的下雨。又濕又冷的天氣,我沒出門就決定棄賽。回籠覺睡醒,天氣已放晴,我很懊惱自己為什麼這樣沒志氣?決定還是出門到河濱跑跑。
初次跑河濱,早上十點多沒什麼人,只是偶爾有幾隻野狗。我生平最怕狗了,剛好看到遠遠有個人也在慢跑,便決定跟在他後面一起跑。等他經過我面前,我禮貌性的問:能不能跟在你後面跑一小段?我不會礙著你。對方反而很好的說,那就一起跑吧!原來他才從日本跑完馬拉松,正在進行恢復跑,速度慢慢的,我還跟的上。就這樣一起跑了半個小時吧,一路上聽他講述跟太太到日本跑馬拉松的故事,覺得「哇真是好玩!」道別時,互相交換了臉書,我覺得心情好了一點。之後就透過臉書,看到許多他們夫妻倆在台灣與日本跑馬拉松兼旅遊的照片,看久了就覺得參加路跑賽也是體驗生活的一種方式,紮實地用雙腳走過不同的風景。


第一場正式路跑賽是2013年五月的salomon山徑越野賽。想跑越野也不是多強,只是覺得有山徑路線會比城市馬有趣多了。參加9k組,完賽時間1hr12m45s,其實只有平路才跑步,山徑很窄跟多數人一樣是採用快走。這樣混水摸魚的也是完成比賽,覺得路跑賽真好玩。







打鐵趁熱,對跑步興趣正夯,恰巧要去歐洲旅遊,就報名一場在比利時Torhout的10k路跑賽。老外們實在太強了,95%的人都跑好快,連拉筋的人都很少,更不用說當步兵。所以這場比賽創下我個人路跑生涯(講的好像很威風)最佳成績,到現在都沒破:10公里=1hr05m16s,每公里均速6:32分。不過這場比賽的同儕壓力實在太大,決定以後國外的比賽還是別隨便報名好(汗)。







第三場比賽是2013年八月的mizuno女子路跑賽。9k時間1hr03m31s,沒什麼壓力果然比前一場慢。






這場比賽結束以後,因為開始工作、準備婚事而荒廢了跑步(藉口,都是藉口!),整整沉寂了一年。直到2014年暑假才想到可以抽抽2015東京馬拉松,抽中了就得強迫自己重新開始跑步。

然後,我中籤了!!!第四場比賽就是全馬,硬啊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